找到相关内容470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禅茶一趣

    ,即与道相背,怎能悟道?盖大道无形,大音希声,无可拟向攫取,息念即昭昭在前,生心即为影遮,故无可趣向也。也基于此种因缘,赵州禅师“吃茶去”成为一大门风。《指月录》载:有僧到赵州从谂禅师处,师问:“新近...

    源 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45671609.html
  • 释尊时期止观法门的实践

    及心止息、有觉有观寂灭、纯一明分想修习满足  。 10  此处提出修习入出息念的好处,〈摄事分〉中解释如下︰  奢摩他品诸随烦恼所染污时,发身惛沈、生心下劣,由  正修习入出息念,身心轻安,能令惛沈下...

    林崇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9390373973.html
  • 阿毘达磨俱舍论叙

    无不生心,缘有乃起  见。要知萨之云坏,迦耶云聚,和合无常,有情法尔。  戒取,非若有部,唯见苦断,迷苦谛故。要知戒取,通  见修断,迷苦谛因,四义严弹,乌容成立。  常我乐净想心见倒,非若有部,...

    欧阳竟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2074033.html
  • 有关“三类境”的几个问题

    :是心相故,故能生心。问:所熏种为一为二?设尔何失?若唯一种,云何生虑、非虑二耶,七相、八见有差别故;若熏二种,能熏既一,种云何二?答:虽能熏一,由有本质,熏二无失。[24]  虽然第七相分为相分心,...

    傅新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974082.html
  •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白话述义

    ,诸大菩萨,应如是起心,不要取著尘境是清净心,心是要有的,倘死执没有,便落断灭了,只是心无所住罢了。生心两个字,不要误会了,以为有心可生,那是背了不生的意义,是不可以的,佛说的是无住心。佛又说譬如有人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33476149.html
  • 陈兵教授 :现代青年人应该如何学佛

    烦恼,系缚自心,难得安祥自在,只有一无所住,亦不住于“不住”,方契自性之体;只有从一无所住处不断生心办事,作无私奉献,修六度四摄,方显自性之用。体用双圆,是为正觉。 三、掌握过好生活、服务众生的方便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64676339.html
  • 略论明心见性--元音老人

    就不至为之混淆惑乱了。 明白了心和性的形貌和定义,就须进一步探讨‘性’——生命的根源——何由缘境而生心?境又因何而生起,以致...自己空寂之灵知即是真佛,但以多生习染深厚,一下不能顿除,遇事尚还生心,见境卒难无念,但于生心动念时,非如盲目者,不知尘境本空,粘著攀缘,流浪忘返。而能于前念动时,后念即觉,顿时扫空。不过较全不动心者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4776544.html
  •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——济群法师

    曰无念。于自念上,常离诸境,不于境上生心,若只百物不思,念尽除却,一念绝即死。”无念并非什么境界都不接触,或者什么都不想,而是在接触外境之时,心不染著境界,如同明镜,境来则现,境去则无。显然,这与《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778880.html
  • 世亲菩萨对《无量寿经》诠释: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》(1)

    圣者。”(T11.97c)《阿弥陀经》(小经)三复斯言的,就是劝闻说此经的人发愿生心:“众生闻者,应当发愿,愿生彼国。”(T12.347b)“若有众生,闻是说者,应当发愿,生彼国土。”(T12.347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879285.html
  • 白话—印顺导师之成佛之道

    不识宝藏,空手而归,浪废大好因缘。   我们有情众生,有殊胜因缘得闻正法,并且要发心修持正法,但因众生根性不同,对佛法深浅、修持简易之不同,而有种种差别。一、人天乘,此为下等根性的众生,以增上生心...

    宏正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1679378.html